【本報訊】政府擬在尖沙咀的天文台總部興建副樓,涉款6.345億元,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昨通過相關建議,且不建議財委會進一步討論。有議員關注興建副樓的建議,能否就極端天氣的精準預測與成本效益之間作出平衡,又質疑天文台是否不能搬遷。當局強調副樓可應付極端天氣,又指搬遷須符合世界氣象組織的要求,但以香港的情況來看,做到要求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政府會物色其他地方,遷移天文台的非核心業務。
位於尖沙咀的天文台總部會在現有露天停車場及其附近位置興建副樓,佔地約4,000平方米,用以興建一座樓高4層的副樓及進行相關工程,目標約4年內完工,未來加強的服務主要是應對氣候變化下愈趨頻繁的極端天氣事件。
環境局:可預測極端天氣
議員林振昇關注當局如何有效平衡氣象預測的精準度與成本效益,又指近年的極端天氣似乎難以精準測量;他表示有關工程地段雖位於山坡,但仍屬尖沙咀的商業地段,質疑「百年監測站」是否一定不能搬遷。他又指興建的副樓預計只使用20年,政府是否該及早規劃,趁北部都會區規劃還有一些空間,可物色更大的地方。議員林筱魯關注地基和施工時間表,以及影響建築開支的因素。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回應稱,天文台副樓項目可應付極端天氣,讓有關工作更加到位,亦可配合區域和國際合作。她指天文台作為百年監測站已有140年歷史,是國際上碩果僅存,而氣象監測站的搬遷必須符合世界氣象組織的要求,如不能影響氣候的時間序列數據和觀測站氣候特徵變化,以香港的情況來看,要做到不影響上述兩點幾乎不可能,她又指尖沙咀的地段本身是一個法定古蹟,還有很多樹木,釋放出來的發展用途不大。
天文台台長陳栢緯指興建副樓目的主要是針對極端天氣,有關工作目前仍未能夠滿足市民需要,希望可以做到早一日,甚至早幾天預報比較顯著的天氣如大雨或狂風之類,而要達到此目的,需要更多氣象觀測手段,然而有關資料和硬體需要地方處理,必須興建副樓。
他續稱,現時是根據科技來做規劃,副樓跟總部都是應對最核心的業務,包括支援預報及警報的服務,一些訊息預警與預告發放等最核心的部分會留在尖沙咀,會物色其他地方放置非核心業務。

版權所有 ©2025 ON.CC (BVI)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