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疫後經濟不景,人們消費模式改變,加上服務未能與時並進,以及網約車大行其道,本港的士業界的生態亦面臨巨變。當中一直被投資者視為穩賺不賠的的士牌,其價格近年大幅插水,3月份「紅的」牌價挫至268萬元,「綠的」更跌穿「兩球」至193萬元,兩者價值皆比10年前高峰期蒸發逾六成。在投資者一殼眼淚的同時,亦必須認清形勢,所有經濟模式也會隨時間改變,的士牌的利益不可能永續不改。
面對前所未見的網約車激烈競爭,傳統的士業進入生死存亡之秋,早前才有的士團體急欲發起罷駛抗議,要求政府正視白牌車問題,但因為不得民心,最後只能偃旗息鼓。跟的士業興衰息息相關的牌價,近年亦不斷下挫,跟2015年「紅的」牌價高峰期723萬元、「綠的」591萬元相比,跌幅極大。不少人過去靠炒的士牌致富,如今已淪為負資產。再看一橋之隔的深圳,當地政府在2021年起無償批出的士牌,令一度炒至100萬元人民幣的的士牌變成廢物,益發令本港持牌人擔心香港也會步此後塵,血本無歸。
目前,本港的士牌維持在18,000多個,已長年沒有增加。至於近年新批出的出租汽車許可證則有1,500張。隨着Uber進佔本港,內地多個網約車平台亦紛紛加入分一杯羹,白牌車數量大增,直接影響的士業界生計。的士團體一直歸咎於港府打擊白牌車不力,消費者則認為應全面開放市場,不應再由的士業界壟斷。一方面,事涉既得利益集團,而這些集團一直是擁護港府的力量,港府不欲開罪;另一方面,的士業服務質素泥沙俱下,濫收車資、兜路、不禮貌等投訴有增無減,港府也不敢完全漠視民意。於是乎,對是否開放網約車市場一直和稀泥,拖得就拖。
直到近期,港府向5支標榜優質服務的網約的士車隊發出有條件暫准通知,上月開始陸續營運,但不少車隊均反映存在招聘困難的情況,高估了Uber司機跳槽的意欲。另外,收購所需的士數目也遇到阻滯,有預約的士平台原預計有480部的士投入運作,實際上只有200部,少了逾半。高官則對於會否增發更多出租汽車許可證不置可否,只表示正就規管網約車收集意見,冀年內能制訂立法框架,回應民意。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不因人的意志為轉移。即使傳統的士業界不欲有任何改變,也冀提高服務質素留客,但人們對的士持牌人永續利益此一現象已十分厭倦,要求開放市場之聲不絕於耳。可以預期,即使短期內港府不會全面讓所有網約車進場,增發出租車牌照也是勢在必行,的士牌價只會持續下跌,往後的牌價恐怕低處未算低。
現已進入AI年代,連微軟創辦人蓋茨也預言,AI將在10年內取代絕大部分人類工種,試問有甚麼行業可以一成不變?又有甚麼既得利益集團可以永保利益?惟有適者生存,提高競爭力,方是免被淘汰的不二法門。

版權所有 ©2025 ON.CC (BVI)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