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申訴專員公署早前更新網站,移除大量調查政府部門的報告及資料,只保留2023年4月之後的調查報告、新聞稿、調解協作實例,以及2022/23年度起兩份年報,移除逾230項調查報告內容。在「常見問題」中,指網站會發布調解成功以及跨部門協作實例選錄。網站原列出「會選錄與《公開資料守則》有關的投訴個案」的字句亦消失。公署回覆本報指,做法是為方便市民找到最新、最相關的報告,亦確保網站內容準確,市民可書面索取額外資料。
根據網站紀錄,公署網頁4月中仍留有2013年起的全面調查、主動調查報告全文或摘要、新聞稿及年報,以及《公開資料守則》個案欄目,例如主動調查社署對安老院的監管、政府對非華語學生支援等多項報告及建議。
另一方面,網站原設「《公開資料守則》個案」欄目,公開部分投訴政府違反守則的個案,網站更新後該欄目亦消失,過往列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拒絕提供政府就2015年政改方案與各政治團體及立法會議員會面的紀錄及詳情、保安局拒絕披露就修訂《逃犯條例》接獲的意見書等。而網站「常見問題」欄目中「會選錄一些與《公開資料守則》有關的投訴個案」一句亦被刪走。
前申訴專員劉燕卿在任內推出該欄,旨在協助公眾明白有索取政府部門或公營機構所管有資料的權利,令各部門和機構引以為鑑,避免不合理地拒絕公開資料,或錯誤地引用《守則》條文作為不提供資料的理據。
議員憂削公信力
有議員則擔心做法會削弱公署公信力,即使能書面申請索取資料,感覺亦似設關卡。政府檔案處前處長朱福強說,只要公署沒銷毀檔案,市民能申索資料,在程序上沒問題,但指《公開資料守則》並非法律,因此即使申索資料被拒,亦沒辦法,但坦言屆時不只損害市民知情權,亦間接影響政府公信力。
版權所有 ©2025 ON.CC (BVI) LTD.
All rights reserved.